1. 首页 > 12星座 > 文章页面

上虞人口(上虞是孝女曹娥的故乡,请教曹娥庙为什么建在曹娥。)(上虞曹娥庙在什么地方)

上虞曹娥庙

本文目录

流传在江南大地上游那些美丽的传说,多多益善,谢谢!上虞是孝女曹娥的故乡,请教曹娥庙为什么建在曹娥。关于江南的美丽传说:

越女剑,有关它的传说悠远,散见于正史和野编,最早、最详尽的记载是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在后来的《艺文类聚》及《剑侠传》中亦有记载,小说《东周列国志演义》中也有,如果看全了金庸十五部小说,一定也记得起来金庸并不怎么放在心上的那部极短篇小说《越女剑》。

《越人歌》,最初见于古诗十九首,相传是中国最早的译诗。

端午节,传说之一是纪念上虞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据说当年楚国的鄂君子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这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今天我们在辗转相传的年代看到的:"今夕何夕兮,中搴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羞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与越女剑完全不同,那是一首寂寞的情诗。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木尚有知(枝),而君心尚不如木枝(知)。

可惜这首歌是用楚语译出,染上了楚辞的风格,否则,一定会比现在这样更有特色。

江南第一庙——曹娥庙

曹娥的传说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不知名的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舜江上捕鱼。这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年方一十四岁,生得美如天仙,又聪明绝顶,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江上浊浪滚滚,卷起一个个巨大的漩涡,洪水淹没了滩涂。渔人盼大水又怕大水,涨了大水鱼虾多,但洪水汹涌危险大。曹娥她爸望着混浊的江水,再也憋不住了,有道是"混水好抓鱼",这是一年一度的渔汛,怎么能错过。他理出鱼网,撑出小船,打算出江去捕鱼。曹娥望着满天风云,劝爹不要去。爹说抓鱼日日有危险,只要小心就无事。曹娥见爹硬要去,央求爹同去,好歹也有个照应。爹说女儿不识水性,去了给他添麻烦,一定不让去。

爹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时时盼、刻刻望,只望爹爹平平安安早回家。直到日中太阳过了西,还不见爹爹来吃饭。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但见江水茫茫,掀起层层恶浪,却不见爹的渔船。曹娥心里不安了,她沿江向上游走三里,转身又朝下游走六里,还没见到爹。太阳快搁山头了,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爹爹喂--"喊声招来几个她爹的伙伴,他们个个衣衫湿淋淋,大家见了曹娥都叹气,说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爹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爹爹",拔脚朝下游追去。

天黑了,几个渔家叔伯伴着她,一再劝她先回去,说她爹水性好,恐怕已在下游上岸,歇在别人屋里,明天一定帮她找回来。曹娥不见爹,怎么肯回去,谁也劝不住。整整一夜,她在江边来回哭叫,没有一个乡亲不为她难受。

第二天村里人给她送来吃的,她不吃。人们陪着她沿江找,找了三天,仍不见她爹。曹娥沿江啼哭,哭了三天,眼泪哭干了。村里人又是劝,又是哄,想劝她回家。曹娥说,不找到爹,死也不回家。她不吃不睡,沿江哭了七日七夜,哭得眼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忽见一个大浪托起一个黑团,好像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一陈惊喜,果然爹爹水性好,还在水里游。她要救爹爹,帮他游上来,一声呼喊,纵身向江水扑去。

"曹娥跳进江水里了--"人们呼天抢地,纷纷奔去抢救。但见江水滔滔,哪里还有曹娥的影子。

"天啊!好人为啥偏要遭这种噩运?"人们热泪满眶,围着江堤怨皇天。

亲不亲,家乡情,村里人不忍心让曹娥父女葬身水底,分头沿江寻找他们的遗体。

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江水清澈明亮,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满怀希望赶过去,果见一男一女,背贴着背,女的反剪双手紧负着男的,原来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后来这个曹娥负父出水的地方就叫贺盘村。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直到现在,曹娥江不管水急潮猛,江水奔腾咆哮,一到曹娥庙前面,立即变得无声无息,仿佛愧对孝女,悄悄遁去,过了曹娥庙门口,才敢再发出响声,真叫人叹为奇迹。

曹娥庙的传说

早先,曹娥庙很小,庙里只有一个曹娥娘娘的神位。

一日,有人躲到曹娥娘娘的神位下,听到外面追赶的脚步声,吓得连声祝告:"娘娘菩萨救救,保佑我躲过难关,日后出山之日,一定重建庙宇。"

这人说完,听得外面人声远去,心里安定下来,朦胧进入梦乡,梦见曹娥娘娘说:"脱去我的内衣,去某当铺当二百两银子,日后上京,万事大吉……"

一梦醒来,天已五更,这人不敢多留,就照娘娘梦中吩咐,脱了她的内衣,走了。

这个小伙子,名叫沈宏奎,本地人,从小父母双亡,讨饭过日子。这天撩人家晒着的衣裳,想换碗饭吃,被人发现追赶。当日他到那爿当铺当内衣,朝奉一陈惊讶,原来他也得一梦,竟与眼前的事实一样,便问要当多少银子,沈宏奎说"二百两",朝奉并无二话,依言照付。

沈宏奎到了京里,正逢皇上限期捉拿十八大盗。已捉到十七个,还缺一个。捕快正愁交不了差,一见沈宏奎这个衣衫褴褛的外地人,也就不管是非,抓去抵了数。

第二天,一道圣旨:午门问斩。沈宏奎被剥去上衣,绑到午朝门外,口口声声念叨:"娘娘呀娘娘,是你叫我上京,今朝我受冤枉,怎么不来救我?"

当时,看热闹的人很多,其中一个看台上挂着竹帘,帘内坐着御妹娘娘。听见有人叫娘娘,撩起帘子一看,不觉笑出声来,原来犯人个个赤脯,而沈宏奎脸孔金黄,身子雪白,恰好与她相反,她是脸孔雪白,身子金黄,算命先生说她是"玉盖金瓶",照这么说,这犯人是"金盖玉瓶"了。

监斩官听得沈宏奎口叫娘娘救救,而御妹娘娘竟掀起帘子来看他,猜其中必有缘故,何况他是最后抓来充数的,忙叫留下沈宏奎,把此情上奏皇上。恰好太后也得到消息,就以"一笑定姻缘",把沈宏奎招了驸马。

沈宏奎招了附马,想起曹娥庙里的心愿未还,心里着急。有个老臣给想了个办法。这日一早,御妹哭奏皇上,说驸马欺侮她。皇上见御妹头发散乱,衣裳被撕破,龙心大怒,下旨立斩驸马。众大臣说:"夫妻床上相骂是家常小事,再说斩了驸马,以后娘娘……"皇上闻言,改判充军。充军充到哪里?又有大臣说:"充他到东关曹娥,去冻煞、关煞、馋(读曹)煞、饿煞!"

皇上顺水推舟,沈宏奎就带足金银,到了曹娥,大兴土木,扩建娘娘庙。

一年半载后,御妹想念驸马,坐了龙舟来曹娥看望。沈宏奎正在钓鱼,听说御妹娘娘龙舟到岸,高兴得丢下钓竿,赶到埠头,一脚跳上龙舟。船上卫士见是个平头百姓,大喝一声,一刀将他杀死了。等御妹娘娘走出来,已经来不及了。

沈宏奎死后,曹娥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在娘娘庙的偏殿旁为他盖了个"沈家台门",至今还在。

曹娥庙吸币趣事

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曹娥庙正殿中央矗立着四根红木大柱,取硬币往柱身上贴,有的硬币会被吸住,历久不掉,有的则用尽全力也贴不住。

相传民国庙宇重修之时,工匠们为寻取这四根主柱颇费周折,最后还是曹娥托梦给工匠才去南洋采到。由于路途遥远,材料抵沪时离上梁之日已很近,船主怕误工期,非常担心。不料从上海至上虞只航行一昼夜便到达庙前江边,船主大惊,认为非孝女神力莫为,不但运输之费分文不取,还特地赶制了一只船的模型悬在暖阁之上,以示纪念和敬慕。

所以,民间传说,币被吸住的人是孝子或是孝女,下次可不用来庙祭拜曹娥,币没有被吸住的人不孝顺,必须经常到庙以添孝心。

回答者:谋承-见习魔法师三级 11-21 20:56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往问道:“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见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真有三生石吗?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顽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前生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些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到别人夫妻失和会说:“真是前世的冤家!”

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临刑时也会大喊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所以,“三生石”应该是有的。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地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爱前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回爱生,命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人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是这样了。人的一生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这种对轮回的比喻,真是优美极了。

先有的曹娥

曹娥庙,早年又叫灵孝庙、孝女庙,是为彰扬东汉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处纪念性建筑。

曹娥(130-143),上虞曹家堡村人。母早亡,娥父曹盱为一巫者,善于"抚节安歌,婆娑乐神"。汉代吴越地区逢端午节祭祀潮神伍子胥的习俗。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娥江上举行迎潮神仪式,曹盱不幸溺水而死,尸体亦被浪涛卷走。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三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曹娥孝行感动乡里,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元嘉元年(151年)上虞县令度尚改葬曹娥于"江南道旁",并报奏朝廷表为孝女,为其立碑建庙。

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对曹娥曾大事褒扬。宋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敕建高大辉煌的曹娥正殿。大观四年(1110年)敕封灵孝夫人。政和五年加封昭顺。淳祐六年敕封纯懿夫人,又敕封其父为和应侯,其母为庆善夫人。元后至元五年(1939年)加封慧感夫人。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命官赴庙祭奠,诚意伯刘基亲撰诔文。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封福应夫人。同治五年(1865年)加封灵感夫人,钦赐"福被曹江"匾额。民国年间,国民党多有军政要人题赠楹联匾额,其中蒋介石先生题匾"人伦之光"现悬庙宇正殿。

曹娥庙始建于公元151年,发展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有近六百年历史的江东庙。《后汉书.曹娥传》:"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为立碑。"这一阶段庙宇虽也几度兴废,但囿于"铁面曹江"作祟,规模上没有大的发展。二是北宋元祐间庙西迁现址。据清光绪《上虞县志》载:"曹娥庙在十都曹娥江西岸,旧在江东,属上虞,后以风潮啮坏,移置今处,隶会稽。"庙宇西迁后规模有所扩大,但也仅建正殿五间。三是南宋嘉定年间,郡守汪纲扩建了曹府君祠及朱娥祠五间,另在正殿北首建双桧亭。四是民国18年庙遭大火后,乡绅任凤奎募民资重建。这次修建不但进一步扩大了正殿范围,而且还添建了饮酒亭、戏台等,奠定了现有庙宇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的基调。鉴于年久失修,加之"文革"人为破坏,庙宇濒临坍塌,1984年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政府拨款,在文物部门主持下,鸠工庀材,历时三载修葺庙宇,使这处古老的建筑重新焕发出青春。

(一)、相传在遥远的年代,深居峨眉仙山千余载的白蛇、青蛇因羡慕人间幸福自由的生活,双双化为美丽少女白素贞和小青,来到西子湖畔。桃红柳绿的春色,男男女女的游人,使她们赞叹不已,流连忘返。恰巧,断桥处走来一位扫墓而归的男子许仙,他的翩翩风度、忠厚神态吸引了白素贞,她和小青呼风唤雨,与许仙借伞为约,红楼相见。双方倾诉衷肠之后,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小青从中牵线为媒,当即完婚,结为夫妻。他们迁居镇江,开设保和堂药店行医治病,深受邻里八方尊敬爱戴。美满的姻缘却为恶僧法海不容。他妄想欺骗许仙,离间夫妻感情,许仙听之不信。时值端阳佳节,许仙好意劝妻畅饮雄黄酒一杯,白素贞把酒饮下,顿时现了真形,吓昏许仙。白素贞悲伤万分,星夜上昆仑山上盗取灵芝仙草,将许仙救活。哪知许仙上金山寺还愿,被法海囚禁。白素贞携小青赶来,谴责法海不义。法海拒不放人,白素贞无奈,水漫金山。领水族同法海及神将激战了一场,白素贞终因腹内已有七月胎儿,战败而归。白素贞和小青来到断桥,故地重现,触景生情,感慨万分。许仙挣脱枷锁也逃至断桥。小青盛怒之下欲杀许仙。白素贞怨爱交织,诉说许仙负心背盟。许仙惭愧莫及,发誓爱深情坚,夫妻言归于好。回到红楼生一娇儿,生活无比恩爱幸福。法海并不就此罢休,去梵宫借取金钵一件,前来捉拿白素贞。白素贞被金钵吸走,与许仙父子生死离别,悲痛欲绝,最后被压在雷锋塔下。春秋更替,光阴流逝,小青为姐报仇,练就武艺。她用火葫芦烧死法海,击毁雷锋塔.救出白素贞。桃红柳绿春又艳,家人团聚喜笑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二)灌园叟晚逢仙女

明末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讲了一个江南一带花神惩治恶霸、扶助花农的故事。

话说大宋仁宗年间,江南平江府东门外长乐村中位名为秋先的老者,他妻子亡故,膝下无儿女,因自幼酷好栽花种果,便废弃田业专于其事。日积月累,建成了一个大花园。秋先是个花痴,不仅对自己满园的花呵护备至,对他处的花木也常常流连忘返。

城中有一名张委的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常常和手下一班如狼似虎的奴仆及几个无赖子弟危害邻里。一日,他带了四五家丁及恶少,游荡至秋公门前。话说秋公正好浇灌完盛开的牡丹,于花前独酌,不想张衙内破门而入。一番寻衅滋事,最后竟把个好端端的花园子践踏得只蕊不留,狼藉遍地,还意犹未足。

待风卷残云后,秋公望着满园雕残零落、尘垢沾污的残红,顿时凄然泪下。正哭之间,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道:“秋公为何恁般痛哭?”原是一个女子,年约二八,姿容美丽,雅淡梳妆,却不认得是谁家之女。秋公将张委打花之事说出。那女子笑道:“我祖上传得个落花返枝的法术,屡试屡验。”按照她的要求,秋公取水出来,发现残花果然重上枝头,而且各种花瓣色彩掺杂,比从前更好看了。这件稀奇事很快就传到了好惹是生非张衙内耳朵里,于是再次上门施展辣手摧花,还找借口给秋公上了枷锁。

恶少们一直打砸到晚上,忽然卷起一阵风,化作一位姿容美丽的红衣女子,原来,她就是花仙,只见她长袖翻飞,掀起一股刺骨的冷风,将张衙内一伙像蝼蚁一样吹走。狂风大作,张衙内本人也一头栽进了沼池。之后秋公也被从牢狱中解救了出来。

在这个故事里,花仙已经成了正义和力量的化身,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与正义力量相结合的心愿。明代以后此类花神形象日渐丰富,且愈加栩栩如生。如今我们常看到的花神塑等民间工艺品便是这样。她风姿妩媚,手持中国的花魁芍药、牡丹,或手提盛有这两种花的花蓝,安详地守卫着善良劳动人民心中的美好宿愿。、

(三)、越女剑,有关它的传说悠远,散见于正史和野编,最早、最详尽的记载是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在后来的《艺文类聚》及《剑侠传》中亦有记载,小说《东周列国志演义》中也有,如果看全了金庸十五部小说,一定也记得起来金庸并不怎么放在心上的那部极短篇小说《越女剑》。

《越人歌》,最初见于古诗十九首,相传是中国最早的译诗。

据说当年楚国的鄂君子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这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今天我们在辗转相传的年代看到的:"今夕何夕兮,中搴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羞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与越女剑完全不同,那是一首寂寞的情诗。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木尚有知(枝),而君心尚不如木枝(知)。

可惜这首歌是用楚语译出,染上了楚辞的风格,否则,一定会比现在这样更有特色。

江南第一庙——曹娥庙

曹娥的传说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不知名的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舜江上捕鱼。这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年方一十四岁,生得美如天仙,又聪明绝顶,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江上浊浪滚滚,卷起一个个巨大的漩涡,洪水淹没了滩涂。渔人盼大水又怕大水,涨了大水鱼虾多,但洪水汹涌危险大。曹娥她爸望着混浊的江水,再也憋不住了,有道是"混水好抓鱼",这是一年一度的渔汛,怎么能错过。他理出鱼网,撑出小船,打算出江去捕鱼。曹娥望着满天风云,劝爹不要去。爹说抓鱼日日有危险,只要小心就无事。曹娥见爹硬要去,央求爹同去,好歹也有个照应。爹说女儿不识水性,去了给他添麻烦,一定不让去。

爹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时时盼、刻刻望,只望爹爹平平安安早回家。直到日中太阳过了西,还不见爹爹来吃饭。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但见江水茫茫,掀起层层恶浪,却不见爹的渔船。曹娥心里不安了,她沿江向上游走三里,转身又朝下游走六里,还没见到爹。太阳快搁山头了,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爹爹喂--"喊声招来几个她爹的伙伴,他们个个衣衫湿淋淋,大家见了曹娥都叹气,说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爹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爹爹",拔脚朝下游追去。

天黑了,几个渔家叔伯伴着她,一再劝她先回去,说她爹水性好,恐怕已在下游上岸,歇在别人屋里,明天一定帮她找回来。曹娥不见爹,怎么肯回去,谁也劝不住。整整一夜,她在江边来回哭叫,没有一个乡亲不为她难受。

第二天村里人给她送来吃的,她不吃。人们陪着她沿江找,找了三天,仍不见她爹。曹娥沿江啼哭,哭了三天,眼泪哭干了。村里人又是劝,又是哄,想劝她回家。曹娥说,不找到爹,死也不回家。她不吃不睡,沿江哭了七日七夜,哭得眼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忽见一个大浪托起一个黑团,好像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一陈惊喜,果然爹爹水性好,还在水里游。她要救爹爹,帮他游上来,一声呼喊,纵身向江水扑去。

"曹娥跳进江水里了--"人们呼天抢地,纷纷奔去抢救。但见江水滔滔,哪里还有曹娥的影子。

"天啊!好人为啥偏要遭这种噩运?"人们热泪满眶,围着江堤怨皇天。

亲不亲,家乡情,村里人不忍心让曹娥父女葬身水底,分头沿江寻找他们的遗体。

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江水清澈明亮,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满怀希望赶过去,果见一男一女,背贴着背,女的反剪双手紧负着男的,原来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后来这个曹娥负父出水的地方就叫贺盘村。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直到现在,曹娥江不管水急潮猛,江水奔腾咆哮,一到曹娥庙前面,立即变得无声无息,仿佛愧对孝女,悄悄遁去,过了曹娥庙门口,才敢再发出响声,真叫人叹为奇迹。

曹娥庙的传说

早先,曹娥庙很小,庙里只有一个曹娥娘娘的神位。

一日,有人躲到曹娥娘娘的神位下,听到外面追赶的脚步声,吓得连声祝告:"娘娘菩萨救救,保佑我躲过难关,日后出山之日,一定重建庙宇。"

这人说完,听得外面人声远去,心里安定下来,朦胧进入梦乡,梦见曹娥娘娘说:"脱去我的内衣,去某当铺当二百两银子,日后上京,万事大吉……"

一梦醒来,天已五更,这人不敢多留,就照娘娘梦中吩咐,脱了她的内衣,走了。

这个小伙子,名叫沈宏奎,本地人,从小父母双亡,讨饭过日子。这天撩人家晒着的衣裳,想换碗饭吃,被人发现追赶。当日他到那爿当铺当内衣,朝奉一陈惊讶,原来他也得一梦,竟与眼前的事实一样,便问要当多少银子,沈宏奎说"二百两",朝奉并无二话,依言照付。

沈宏奎到了京里,正逢皇上限期捉拿十八大盗。已捉到十七个,还缺一个。捕快正愁交不了差,一见沈宏奎这个衣衫褴褛的外地人,也就不管是非,抓去抵了数。

第二天,一道圣旨:午门问斩。沈宏奎被剥去上衣,绑到午朝门外,口口声声念叨:"娘娘呀娘娘,是你叫我上京,今朝我受冤枉,怎么不来救我?"

当时,看热闹的人很多,其中一个看台上挂着竹帘,帘内坐着御妹娘娘。听见有人叫娘娘,撩起帘子一看,不觉笑出声来,原来犯人个个赤脯,而沈宏奎脸孔金黄,身子雪白,恰好与她相反,她是脸孔雪白,身子金黄,算命先生说她是"玉盖金瓶",照这么说,这犯人是"金盖玉瓶"了。

监斩官听得沈宏奎口叫娘娘救救,而御妹娘娘竟掀起帘子来看他,猜其中必有缘故,何况他是最后抓来充数的,忙叫留下沈宏奎,把此情上奏皇上。恰好太后也得到消息,就以"一笑定姻缘",把沈宏奎招了驸马。

沈宏奎招了附马,想起曹娥庙里的心愿未还,心里着急。有个老臣给想了个办法。这日一早,御妹哭奏皇上,说驸马欺侮她。皇上见御妹头发散乱,衣裳被撕破,龙心大怒,下旨立斩驸马。众大臣说:"夫妻床上相骂是家常小事,再说斩了驸马,以后娘娘……"皇上闻言,改判充军。充军充到哪里?又有大臣说:"充他到东关曹娥,去冻煞、关煞、馋(读曹)煞、饿煞!"

皇上顺水推舟,沈宏奎就带足金银,到了曹娥,大兴土木,扩建娘娘庙。

一年半载后,御妹想念驸马,坐了龙舟来曹娥看望。沈宏奎正在钓鱼,听说御妹娘娘龙舟到岸,高兴得丢下钓竿,赶到埠头,一脚跳上龙舟。船上卫士见是个平头百姓,大喝一声,一刀将他杀死了。等御妹娘娘走出来,已经来不及了。

沈宏奎死后,曹娥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在娘娘庙的偏殿旁为他盖了个"沈家台门",至今还在。

曹娥庙吸币趣事

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曹娥庙正殿中央矗立着四根红木大柱,取硬币往柱身上贴,有的硬币会被吸住,历久不掉,有的则用尽全力也贴不住。

相传民国庙宇重修之时,工匠们为寻取这四根主柱颇费周折,最后还是曹娥托梦给工匠才去南洋采到。由于路途遥远,材料抵沪时离上梁之日已很近,船主怕误工期,非常担心。不料从上海至上虞只航行一昼夜便到达庙前江边,船主大惊,认为非孝女神力莫为,不但运输之费分文不取,还特地赶制了一只船的模型悬在暖阁之上,以示纪念和敬慕。

所以,民间传说,币被吸住的人是孝子或是孝女,下次可不用来庙祭拜曹娥,币没有被吸住的人不孝顺,必须经常到庙以添孝心。

回答者:谋承-见习魔法师三级 11-21 20:56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往问道:“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见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真有三生石吗?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顽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前生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些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到别人夫妻失和会说:“真是前世的冤家!”

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临刑时也会大喊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所以,“三生石”应该是有的。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地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爱前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回爱生,命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人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是这样了。人的一生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这种对轮回的比喻,真是优美极了

西施故里 诸暨五泄 上虞曹娥庙 祝家庄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