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12星座 > 文章页面

五七言诗的格律。(七言五言律诗)

惆怅集 七言格律诗五百首 启功题词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五七言诗的格律。,以及表示团结的八字对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五七言诗的格律。郭沫若的简介五七言诗的格律。

七言律诗

惆怅集 七言格律诗五百首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诗体格律

基本句式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

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

首句平起仄收式

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

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

首句仄起仄收式

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七言律诗之韵

我们先讲近体诗,后讲古体诗,这是因为彻底了了解了近体诗之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体诗。

第一,古体诗既然是以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为其特征的,我们就必须先知道近体诗的格律

是甚么,然后能知道甚么是古体诗。第二,自从有了律诗以后,古体诗也不能不受律诗的影

响,所以要先了解律诗,然后能知道古体诗所受律诗的影响是甚么。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

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

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

《佩文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只可以用平

声韵,所以我们在这一节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韵,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一种样式。其格式是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有仄起、平起二格。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代表诗作有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李商隐《蝉》等。

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或对偶);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的);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

发展历史

五律从五古中继承了每句五个音节、全篇两两句一组、总句数为偶数的基本特征,同时增加了对偶和平仄的规则;而这些规则是从骈体文中借鉴过来的;骈体文则是由楚辞(骚体诗)到汉赋而产生的;因此,说到底五律是五古和骈体文嫁接的产物,其发源都是诗歌。

初唐五律已经完全成熟。特别是沈佺期、宋之问等诗人,总结了南朝以来新体诗的成就,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了“回忌声病,维句准篇”的任务,在创作中使五律正式定型。《全唐诗》收宋之问诗三卷198首,沈佺期诗三卷156首,绝大部分是律诗。胡应麟:“五言律体,兆自梁陈。唐初四子,靡缛相矜,时或拙涩,未堪正始。神龙以还,卓然成调。”

五律定型于初唐,沈宋之外,王绩、苏味道、“初唐四杰”、杜审言、陈子昂、李峤、张说等人颇有佳作。

五律定型于初唐,而最高成就却在盛唐。盛唐最能代表五律成就的是杜甫、李白、王维。

明代胡应麟在他的《诗薮》中说:“唯工部诸作,气象巍峨,规模巨远,当其神来境诣,错综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还,一人而已。”评价之高达到极点。杜甫作诗,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座右铭,律诗和新乐府的成就确实无人可及。《全唐诗》收杜甫诗十九卷1300余首,其中近体诗占多数,近体诗中律诗又占多数。其中五律名篇有:《登岳阳楼》、《春望》、《江上》、《旅夜书怀》、《江汉》、《月夜》、《春夜喜雨》等百余首,不愧是“千古以还,一人而已。”

杜甫的近体诗,以卓绝的工巧表现深邃的思想感情,形式和内容都达到了前无古人后鲜来者的境界,表现出了儒家风范。中唐直到明清,学杜者一直是多数,有的在思想感情上接近,有的在艺术形式上接近,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至于两相接近者,就寥寥无几了。

元稹以来,许多诗人抑李扬杜。如果就律诗而言,特别是就七律而言,是有道理的。李白浪漫豪放,不屑于受格律的约束,长处在于杂言,杜甫严谨刻苦,长处在于律诗。但是,五律形成于南朝,李白之精熟于五律,是韵味天成的。胡应麟说:“太白风华逸宕,特过诸人。而后之学者,才匪天仙,多流率易。”充分肯定了李白五律的成就。

李白的五律像他以道家为主的思想基础一样,是非常飘逸自然的,他的《塞下曲》、《夜泊牛渚怀古》、《送友人》、《渡荆门送别》等,没有修饰雕琢的痕迹,平仄和对仗,都是浑然天成的。没有融会贯通的学识和才华,是很难学得好的。

李杜之外,王维的五律最好。《全唐诗》收王维诗四卷387首,其中最主要的成就是五律。王维的思想基础主要是佛家,他的诗歌也充满了佛家“禅”的意境。他的五律名篇有《山居秋暝》、《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归辋川作》、《秋夜独坐》、《江汉临眺》、《使至塞上》等几十首。

盛唐五律佳作浩淼,如孟浩然的《临洞庭》、《过故人庄》、《舟中晓望》,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都很著名。

盛唐中唐之际韦应物、刘长卿稍好,“大历十才子”等人偶有佳作。

到了韩、柳、白、刘时代,又见中兴。

晚唐李商隐近体诗的境界直追杜甫,略见余响,成就在中唐诸人之上,名篇有《夜饮》、《楚宫》、《落花》、《裴明府居止》等。李商隐之外,许浑、温庭筠、马戴也有独到之处。

五言律诗最高成就在盛唐,中唐以后逐渐衰落,五代几乎鲜可提及者。宋代近体诗多是七言,五律成就不高,佳作也少,名篇更是罕见,只有梅尧臣的《岸贫》、吕本中的《兵乱后杂诗》、汪藻的《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戴复古的《庚子荐饥》、林景熙的《枯树》等。

元代崇尚唐诗,近体诗的艺术成就反高于宋代。比较著名的诗人和作品有吴澄的《送富州尹刘秉彝入京》、胡炳文的《拜岳鄂王墓》、汪珍的《山居夏日》、陈深的《江上》、黄庚的《渔隐为周仲明赋》、宋无的《铜陵五松山中》、吴镇的《野望》、成原常的《赋林泉民》、傅若金的《金陵晚眺》、泰不华的《送友还家》和陈高的《新岁忆曾子白》等。

明清以下,五律名作就更少了,只有屈大均的《于忠肃墓》、《云州秋望》、夏完淳的《即事》、《别云间》、吴伟业的《过吴江有感》、朱彝尊的《王处士》和赵执信的《萤火》等数首有些特色。

诗体格律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诗体格律

格律综述

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盛唐之后五言绝句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其中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做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盛唐五言绝句此时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句数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

⑵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他的押韵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其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

⑶讲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四种基本句式。

⑷关于对仗问题。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因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的,对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那么当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要看作是律诗的首、尾两联则都不用对仗,如王维《相思》;如果看作是律诗前半截,则三四句要对仗,一二句不用;若看作是颔联和颈联的截取,则都要对仗。而后两种情况不多见。

平仄句型

基本句型: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平仄仄

C.平平仄仄平

D.仄仄仄平平

A型起句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B型起句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C型起句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王涯《闺人赠远》)

D型起句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英文读写:Five-character-quatrain五言绝句简介五言绝句古人论及绝句,往往称为“截句”、“断句”,意思是截取律诗的一半,可以截取前四句、后四句或者中四句。如果说句子的平仄格式,这种解释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是它的来源则是不正确的,因为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四句成篇的五言诗。所以说五言绝句是古体五言“断句”与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嫁接的产物。五言绝句的格律要素与五言律诗紧密联系,略有区别:1、每首四句;2、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3、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的);4、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根据以上规则,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一样,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五言律体绝句成熟于初唐,此后许多诗人都尝试过这种体裁。但是五言绝句由于句子短小、篇章短小,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境是非常难的。有人说:五言绝句如二十个才子聚会,容不得一个庸夫。所以名篇佳作与七言绝句相比要少得多。

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格律分类绝句:四联四句。(区别于律诗:四联八句。)

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

正格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偏格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四种基本句式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以上文字根据《唐诗鉴赏辞典》编辑)

基本句式举例:

(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忆江柳》(十一真韵)

(二)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苏轼《赠刘景文》(四支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一真韵)

(三)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四支韵)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六麻韵)

(四)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十五删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十五删韵)(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

郭沫若的简介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

郭沫若生平大事年表:

1892年 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学名开贞。

1897年春入家塾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

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编印的新式教科书授课。

1905年春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有意偕从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春入乐山县高等小学。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因受年长同学忌妒,被降为第三名。

1907年春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夏升入乐山县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8年秋患伤寒并发中耳炎,听力受损。病中读先秦诸子等古籍,偏爱《庄子》。

1909年秋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

1910年春进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又受开除处分,因故未实行 1911年冬清帝退位。回乡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5日后即离家返成都。

1913年春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未学。夏,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未就学。年底得长兄资助,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1月抵东京。秋,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同学。

1915年秋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阅读泰戈尔、屠格涅夫、歌德、海涅等人作品,与斯宾诺莎思想接近。

1916年夏与东京圣路加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识。冬,与佐藤富子在冈山结婚。开始新诗写作。

1917年试译泰戈尔诗集,因无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夏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与留日同学张资平酝酿出版文学刊物。

1919年夏与留日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作小说《牧羊哀话》。诗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

1920年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为《三叶集》出版。译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译稿被老鼠咬毁未能出版。

1921年休学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间筹备出版文学刊物。 6月文学团体创造社在东京成立。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2年《创造》季刊五一节创刊。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3年春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刊物。译尼采《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冬归国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作《水平线下》。

1925年在上海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目睹五卅惨案实况,作二幕剧《聂耳》。《文学论集》出版。译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发表组诗《瓶》。

1926年3月与郁达夫等赴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结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创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1927年 3月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石政府通缉。8月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竟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冬潜回上海从事文艺活动。重译《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伤寒,错过乘船转移到苏联去的机会。

1928年2月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得内山完造帮助离沪,化名旅日,定居千叶县市市,行动受警方监视。通览东京东汉文库先秦史籍,研究中国古代史。译美国作家辛克莱长篇小说《石炭王》。

1929年作自传《我的幼年》、《反正前后》。译辛克莱长篇小说《屠场》。译德国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发现史》。

1930年论证中国古代存在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译辛克莱长篇小说《煤油》。

1931年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译俄国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英国威尔士《生命之科学》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生命之科学》等译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焚。作《金文丛考》、《创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等。1934年作《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先秦天道观之演进》、《屈原研究》。再译《生命之科学》。辑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1936年作历史小品数篇,辑为《豕碲》。译日本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译德国席勒《华伦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编》、《创造十年续编》。7月抗日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

1938年1月与于立群结合,同由广州赴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0月武汉失守,经长沙、桂林撤至重庆。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延光四年汉墓。9月辞去三厅厅长职务,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11月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1年11月周恩来、于右任、冯玉祥等发起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及50寿辰。编《五十年简谱》。改写《棠棣棣之花》。

1942年作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译歌德《赫曼与窦绿苔》。创办群益出版社,主编学术刊物《中原》。

1943年作历史剧《南冠草》。研究先秦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5年草拟《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遂被国民党政府解散。《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出版。夏离重庆抵上海。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历史人物》出版。

1947年译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编《少年时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黄》等。冬迁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年末为出席新政协会议,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 3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建国前夕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3月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8月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11月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年 2月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1月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2月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海涛集》出版。

1952年 2月《奴隶制时代》出版,确定奴隶制社会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任中央考古训练班主任。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3月出席在奥斯陆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

7月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10月与宋庆龄、彭真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作《屈原赋今译》。3月随周恩来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5月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6月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获波兰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名誉院士称号。

1954年作《管子集校》。 5月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6月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缓和国际局势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5年 1月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4月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6月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冬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作《访日杂咏》等。

1956年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1957年 17卷本《沫若文集》开始出版。6月出席在科伦坡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

1958年 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郭沫若于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五七言诗的格律。和表示团结的八字对仗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惆怅集 七言格律诗五百首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