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古代人用占卜来预测天气预报,这种方法真的准吗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周易预测天气准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古代人用占卜来预测天气预报,这种方法真的准吗和周易预测天气准吗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周易》预测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古代人用占卜来预测天气预报,这种方法真的准吗《周易》预测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周易》预测到底是“伪科学”或是“真科学”,不妨从以下方面可以说明。
一、首先要明白《易经》的哲学思想从何而来:
我们客观的、冷静的来研究一下《易经》本身的内容,其答案就十分清楚了。《周易》实际本身就包括“经文”和“易传”两个部分。“经文”实际上就是作为预测依据的八八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乾坤两卦各多一爻,也为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这些卦辞和爻辞都是阐述卦象和爻象所反应的吉、凶、休、咎、悔……等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而《易传》所阐述的哲理正是对卦象和卦、爻辞的论述,如果没有这些作占筮依据的卦象和卦、爻辞,《易传》的哲理又从何而来呢?
二、我们要知道《周易》预测同样具有科学依据:
占筮就是占卜、预测。说到预测,我们每一个行业都有预测,比如经济预测、地震预测、市场行情预测、股市预测、天气预测等等,这些不都是预测吗?为什么用《易经》预测就成了封建迷信了呢?也许有人是这样认为的:“各行各业的预测是有科学依据和统计数据为准的,而《易经》预测则无这些依据和数据,故不可信。”
其实、持上述观点的人却犯了一个认识上的错误:所谓科学依据和数据,只不过是预测的中间媒介,而不是预测结果本身,比如气象台对天气的预测必须借助对温度、湿度、高层气流状态、历年天气统计资料、卫星云图等为依据,但所有这些依据都只能作为中间媒介,并不等于是晴天、或雨天的结论,也就是说,对于未来哪天是晴天雨天的结论是靠对过去的气象资料这种媒介来做出预测判断的。而《周易》的预测,同样有其大量的历史统计资料和事物变化的哲理作中间媒介
古代人用占卜来预测天气预报,这种方法真的准吗古人用占卜来预测天气预报是很准的。
距今3600年前,当中华大地的先人们还在用甲骨文传递信息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制作最早的天气预报。
最早的天气预报是这样的:这段文字预报的是降雨,意思是,壬寅日占卜,癸日下雨,后来的天气是起了暴风。可以看出来,当时的预报方法靠的是占卜。
在夏商时代,人们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需求,让天气预报成为刚需。不过,当时没有气象科学,人们光靠抬头看天和占卜来观测和预报天气。当然,预报准确率就不得而知了。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了古人们的看天经验。
《诗经》中《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风其喈,雨雪其霏。……”雱,雨雪盛大;喈,风疾。霏,雨雪纷飞。意思是说寒冷北风吹到、风大,带来的雨雪也大。这不是历史上对冷空气的最早描述么?
经验是古人进行天气预报的主要依据。远在汉代,就已经有利用琴弦感应湿度的原理预测晴雨的事例了。元末明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一书中也说:如果质量很好的干洁弦线忽然自动变松宽了,那是因为琴床潮湿的缘故;出现这种现象,预示著天将阴雨。他还谈到,琴瑟的弦线所产生的音调如果调不好,也预兆有阴雨天气,这也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时光悠悠过了几千年,天气预报并没有成为一门系统性的实证科学,但是人们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在深入。其间,宋朝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公元1076年某一县城发生龙卷风的情况,是东亚关于龙卷风方面的最早记录,他阐述了彩虹形成的原因,记载了“球形闪电”。《梦溪笔谈》也记录了沈括成功预报降雨的个例。
明朝郑和下西洋反映了古人对天气认识的加深,他在航行中开始主动利用风能。他的航线涉及三大洋,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要早83年和107年,在当时靠木船、仅凭借自然的风力航行,克服海上种种困难是非常了不起的。据资料记载,郑和船队遇逆风侧风,只要将帆面倾斜到一定角度,风力吹到帆面上形成垂直于帆面的力,就能推动船舶前进。
时光回溯到三百多年前,我国才出现了连续的气象记录和专门从事气象工作的部门——“钦天监”。
钦天监设立于清康熙十六年,即1677年,类似现在的政府气象部门。他们统一制作了测雨器,并且令直隶地区(相当于今天的省),逐日记录晴雨,观测雨、雪、风、雷等天气现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面气象观测网。
靠这个观测,京都(即北京)积累了从清雍正二年(1724年)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连续180年的观测记录——《晴雨录》。这成为中国现存档案中,年代连续最长的雨量观测资料,可以说是中国气象走向定量化的一个标志。
古代人用占卜来预测天气预报,这种方法真的准吗和周易预测天气准吗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