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12星座 > 文章页面

时辰八刻对照表,每个时辰分几刻(每一时辰分为八刻)

2017年高考每月大事件及日期对照表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时辰八刻对照表,每个时辰分几刻这个问题,丙申日时辰吉凶明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亥时三刻是什么时候(一个时辰八刻的叫法)时辰八刻对照表,每个时辰分几刻亥时三刻是什么时候(一个时辰八刻的叫法)

亥时三刻是什么时候

揭秘古代时辰 午时三刻 到底是几点几分

1刻等于15分钟。

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时对应23点到1点。

丑时对应1点到3点。

寅时对应3点到5点。

卯时对应5点到7点。

辰时对应7点到9点。

巳时对应9点到11点。

午时对应11点到13点。

未时对应13点到15点。

申时对应15点到17点。

戌时对应19点到21点。

亥时对应21点到23点。

一个时辰八刻的叫法

提起时辰八刻对照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每个时辰分几刻?另外,还有人想问古时的一个时辰分几刻呀,怎么划分,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古代每个时辰的八刻分别叫什么?初刻。。正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每个时辰分几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辰八刻对照表

1、时辰八刻对照表:每个时辰分几刻?

古代每天根据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每时辰2小时分为上四刻下四刻,即每刻钟15分钟。很少念八刻的。

午时三刻日正当中没有影子,问斩都做不成。时辰上中下三刻吉凶断。

2、时辰八刻对照表:古时的一个时辰分几刻呀,怎么划分

古时的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

具体划分如下:十二时辰八刻吉凶详解。

子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关于午时三刻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一个时辰八刻的叫法。

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古时计时工具有许多中,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时上起刻法吉凶。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大家应该在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十二时辰里的八刻的吉凶明细。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每刻吉凶表。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钟表。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钟表还是从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每个时辰每时刻吉凶判断。

原一昼夜分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十二时辰八刻吉凶转载。

具体划分如下:

子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晨起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即时消散,此罪极之犯,应该“连都不得做”,以示严惩。古代十二时辰吉凶对照表。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秦12段记时: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午时指从现时的十一点到,一个时辰分作八刻,从十一点起计,每十五分钟一个刻,十一点正为午起,十一点十五分为午时一刻,四十五分为午时三刻,十二点正为正午,到八刻为下一个时辰之始。

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也有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做。

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_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代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

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十二时辰上中下刻解释。

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2021时辰八刻。

[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漏]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时]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

[点]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刻]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

十天干的含义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十二时辰刻数吉凶表。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时辰八刻吉凶对照表。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十二时辰吉凶对照表口诀。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八刻吉凶断。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一个时辰的初和正。

六十甲子顺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十二时辰上中下三时刻吉凶表。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最准确的老黄历看日子。

古代每个时辰的八刻分别叫什么?初刻。。正刻。。?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以上就是与每个时辰分几刻?相关内容,是关于每个时辰分几刻?的分享。看完时辰八刻对照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亥时上中下三个时间

亥时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亥时尾就是亥时的最后一段时间,接近夜里十一点钟。

扩展:

一昼夜分为二十四的小时,每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_、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才基本定型定名。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现今零时,为一日之始。

十二时辰

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

戌时三刻是什么时候

你好,戌时是19点—21点。一个时辰分四刻,那么戍时三刻,就是20点30分钟。

十二时辰时间表

十二时辰对照表如下:

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

23:00-00:5901:00-02:5903:00-04:5905:00-06:5907:00-08:5909:00-10:59

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11:00-12:5913:00-14:5915:00-16:5917:00-18:5919:00-20:5921:00-22:59十二时辰别称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_、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一、夜半

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当日凌晨1时。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

“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而人们平素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

一年之始为正;一月之始为朔。我国现在的农历是以十一月为正,以夜半为朔的起点的。尽管古代典籍中对于“朔之始”还有以“平旦”或“鸡鸣”等为起点的多种不同说法,但是,人们总是用夜半子时合朔作为起始点来计算历法的。

“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不胜枚举。

汉初伏生的《尚书大传》中也指出:“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早子时与夜子时的出处

早子时与夜子时”和“夜子时”)的出处

研究中国历法的人都很清楚,子时是自古以来也是在中间换日的。

李淳风在唐朝制定《麟德历》时,就在《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零时十二点,为一日之始。

二、鸡鸣

“鸡鸣”,《辞源》注为:“兵器名。”《辞海》则注道:“《诗经·齐风》篇名。乐府《相和歌》曲名。戈的别称。”这两部工具书都缺注了十二时中的“鸡鸣”的词义。

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1~3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三、平旦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日之气”,四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

四、日出

“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在古代诗文中,人们使用“日出”这个时间名词的例子很多。例如:《史记·封禅书》载:“以递日出。”再如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五、食时

食时就是古人“朝食”之时,即每天的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另外,《管子·弟子职》里也有运用“食时”的句子。如:“至于食时,先生将食。”还有,《文选》中任_的《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说:“淮南取贵于食时。”刘良注:“汉淮南王安好书,天子为使《离骚传》,朝受诏,至食时进之。”

六、隅中

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

《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日出于_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七、日中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

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这样的商品交换的初期活动,就在日中时辰进行。有例为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八、日_

“_”,《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日_”,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15时。

九、晡时

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古时“晡”与“_”相通。《说文段注》:“_,申时食也。‘_’,一作‘晡’引申之义。凡食,皆曰_。又以食食人谓之晡。”

十、日入

顾名思义,“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人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日的17~19时。

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当时人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的。

十一、黄昏

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人们为什么要用“黄昏”来表示这一时辰呢?《说文》曰:“黄,地之色也。”又说:“昏,日冥也。”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黄昏”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经常出现。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好时刻来使用,是极确切的。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

十二、人定

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十二个时辰的部分别称汇总

1、夜半【yèbàn】: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

2、鸡鸣【jīmíng】:荒鸡

3、平旦【píngdàn】:平明旦明黎明早旦日旦昧旦早晨早夜早朝昧爽旦日旦时

4、日出【rìchū】:日上日生日始日_旭日破晓

5、食时【shíshí】:早食宴食蚤食

6、隅中【yúzhōng】:日禺禺中日禺

7、日中【rìzhōng】:日正日午日高正午亭午日当午

8、日_【rìdié】:日昃日仄日侧日跌日斜

9、晡时【būshí】:_时日_日稷夕食

10、日入【rìrù】:日没日沉日西日落日逝日晏日_日晦傍晚

11、黄昏【húanghūn】:日夕日末日暮日晚日_日堕日曛曛黄

12、人定【réndìng】:定昏夤夜

时辰八刻对照表,每个时辰分几刻

提起时辰八刻对照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每个时辰分几刻?另外,还有人想问古时的一个时辰分几刻呀,怎么划分,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古代每个时辰的八刻分别叫什么?初刻。。正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每个时辰分几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辰八刻对照表

1、时辰八刻对照表:每个时辰分几刻?

古代每天根据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每时辰2小时分为上四刻下四刻,即每刻钟15分钟。很少念八刻的。

午时三刻日正当中没有影子,问斩都做不成。时辰上中下三刻吉凶断。

2、时辰八刻对照表:古时的一个时辰分几刻呀,怎么划分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

具体划分如下:十二时辰八刻吉凶详解。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关于午时三刻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一个时辰八刻的叫法。

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古时计时工具有许多中,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时上起刻法吉凶。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大家应该在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十二时辰里的八刻的吉凶明细。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每刻吉凶表。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钟表。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钟表还是从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每个时辰每时刻吉凶判断。

原一昼夜分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十二时辰八刻吉凶转载。

具体划分如下: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即时消散,此罪极之犯,应该“连都不得做”,以示严惩。古代十二时辰吉凶对照表。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秦12段记时: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午时指从现时的十一点到,一个时辰分作八刻,从十一点起计,每十五分钟一个刻,十一点正为午起,十一点十五分为午时一刻,四十五分为午时三刻,十二点正为正午(午时四刻一般不这样说),到八刻为下一个时辰之始。

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也有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做。

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代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

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十二时辰上中下刻解释。

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2021时辰八刻。

[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漏]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时]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

[点]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刻]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

十天干的含义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十二时辰刻数吉凶表。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时辰八刻吉凶对照表。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十二时辰吉凶对照表口诀。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八刻吉凶断。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一个时辰的初和正。

六十甲子顺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十二时辰上中下三时刻吉凶表。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最准确的老黄历看日子。

古代每个时辰的八刻分别叫什么?初刻。。正刻。。?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以上就是与每个时辰分几刻?相关内容,是关于每个时辰分几刻?的分享。看完时辰八刻对照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国古今时刻对照表 送给你,请查收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