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12星座 > 文章页面

济南比较出名的算命先生?莱芜的民风民俗(济南算命高人)

盛锡珊 北京梦华录 市井风俗 一场来自书中画展,感受别样的京味儿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济南比较出名的算命先生和莱芜的民风民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济南比较出名的算命先生以及莱芜的民风民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莱芜的民风民俗莱芜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1、婴儿出生满一月称为满月,一般人家这天要“过满月”,祝贺母子平安,谓之弥月之喜。产妇娘家不仅要前往祝贺,还要把产妇母子接回娘家住些日子,俗称“搬满月”。产妇母子在娘家住一段时间后再由婆家接回家去。

盘点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2、在莱芜农村地区,卖豆腐的每天拿个木头做成的锤头一样的东西,用一个小棍儿敲击,梆子的敲击声十分有节奏感,一般是是“梆、梆,卖豆腐”的节奏,梆子声就像是一个信号,听到梆子声就知道是卖豆腐的来了。

3、全国各地对自己的父亲称呼基本统一为喊爹或者爸爸,但是在莱芜一些农村地区,很多孩子叫自己的父亲为爷。《木兰辞》中: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里的爷就是对父亲的称呼。古代的北方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爷是标准的叫法,莱芜部分地区依旧保留了这种叫法。

4、饮茶喝酒之前,信奉此类的人一般都会端起酒杯,往地上洒一点,祭奠一下,表示对天爷爷、地奶奶的尊敬。虽然现在看来有些迷信的成分,但表示的是一种真诚的信仰。

5、春节大典以告祖先、祈福年、敬贤长、大团圆为主题,用传统礼乐与现代民俗相结合,让人们感受到别有特色的文化洗礼。

扩展资料

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城东10千米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

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旧说昔齐灵公灭莱,莱人播流此谷,邑落芜没,故曰莱芜),故名莱芜。

民国四年(1915年)属济南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泰安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属山东省。民国三十年(1941年),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为莱芜、莱东、莱南三县,抗战胜利后恢复原貌。

莱芜市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部山脉为泰山余脉,南部为徂徕山脉,西部开阔,中部为低缓起伏的泰莱平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莱芜

莱芜市综合高中朱建军

也许一些风俗正淡出人们的记忆,也许古老的文化正在渐渐荒芜,但有一种情感与我们一脉相袭、薪火相传。为此本报陆续推出莱芜农村风俗系列专题,带大家回味那浓浓的乡风民俗。

有句老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事。酒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贯穿着生活习俗,今天就拿酒权作事情来叙说吧。

我国的民间饮酒习俗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分布在各地的众多民族之中,酝酿了丰富多姿的民间酒俗。有的酒俗仍然被保留至今。

传说是杜康造的酒,然而他当年却怎么也造不成,后来就请教了一位算命先生,算命的告诉他要在某地某日的酉时取三个人的血,每人一滴,这样酒才能造成功。于是杜康就在算命先生指定的地方去等人取血。那是条偏僻的小路,路两旁是小树林。不一会儿,过来一位书生,杜康上前说明原由,于是那书生便在杜康的酒里滴了一滴血。书生走后又来了一位武士,杜康再次上前说明了原因,武士也在酒中滴了一滴血。武士走后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来,杜康非常着急,眼看着酉时就要过去了,若过了酉时酒就造不成了,这可如何是好。正在着急时,猛然看到不远处树下坐着个人,杜康非常高兴地跑过去,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个傻子,感到很难过,不想用傻子的血来造酒,但酉时将要过去了,杜康只有违心地拉着傻子走到盛酒的容器边滴了一滴血,于是这酒才造成了。酒虽然造成了,但以后喝酒的人却受这三滴血的影响。开始喝酒时,都很斯文,很有礼貌,像书生一样;喝了一会儿,脸红脖子粗的,声音也大了,嗓门儿也高了,就像个武士一样;喝到最后,都喝多了,舌头也不好使了,走路也晃了,脑袋也迷糊了,就像个傻子一样。

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我们莱芜也有一些喝酒的习惯和风俗:“满月酒”或“百日酒”:这是我们莱芜最普遍的风俗之一,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礼物,也有的送上红包。“寿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在50岁、60岁、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上梁酒”和“进屋酒”:在中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致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开业酒”,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作坊开工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致喜庆贺。“壮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在战争年代,勇士们上战场执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险的任务时,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酒,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接风酒”,也叫“洗尘酒”。朋友远行回来,也算是满身的征尘了,约上要好的朋友一起小酌,一来听听朋友远行的见闻,二来也可以借此机会朋友们小聚,增进彼此的友谊。

“婚宴酒”,也称“喜酒”。这个不同于一般情况下喝酒,新婚夫妇是要敬酒的,敬酒的数量一般是4-8个。喝酒呢要一饮而尽,还要说祝贺的话:白头偕老、早生贵子、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举案齐眉不一而足。统一的说法是喜酒不醉人。

其他的还有“完工酒”、“庆功酒”、“交杯酒”等。

在我们本地喝酒也是有讲究的,始终与礼节相一致。但凡喝酒总要有名目,即使是亲朋聚会也要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都知道我们山东人豪爽好客,其实我们莱芜人更甚,打招呼都说有空了喝点。在农村没有古人的雅兴,有“山饮”、“水饮”、“郊饮”、“野饮”之习,颇喜在游览观光中饮酒,大多是置办了酒菜请到家里来。农村最高的礼遇那还是要说八仙桌,就这“八仙”的名称已经够吉祥了,所以至今说“一桌”都知道是八个人。一般来说,没有现在的讲究,又是主陪又是副主陪,只有主人和客人。八仙桌的北侧为上,也就是正对着屋门的方向,主要的客人都坐在这一侧。这一侧的左面为主,右面为副。主次之分要看请客主要是请的谁,那就谁坐主客的位置。如果是本家族的人,那就要看辈分和年龄了,都是按左右左右来安排。主人的位置在最下端,便是背对屋门的位置,与主客是面对面,这样才显出尊敬来,也便于上菜倒水斟酒。农村的规矩是:茶要浅,酒要满。要不怎么老说“满酒,满酒”。“满酒”其实是晚辈给长辈敬酒的一种说法,农村风俗是,一满酒就是俩酒,在我们莱芜基本不喝单数酒,好事成双,双数是吉利的。晚辈给长辈“满酒”,用左手托了杯底,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杯壁,抬至额头高度,躬身送至长辈面前。喝完一个,再满第二个。双数一般指的是“2”、“4”、“6”、“8”、“10”。大致的意思是好事成双、四喜才、六六大顺、八是发的谐音、十全十美。喝酒碰杯,也是合着双数来,一碰就是两个酒,还要一饮而尽。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体现的也正是我们莱芜人的豪爽与质朴。

喝酒要有菜,在农村,上菜的次序是不能乱的。头鸡,二鱼,三丸子,四肘子,上一个菜是不喝酒的,等上来两个菜陪客的才会说开始喝酒。一般也不会说得这样文绉绉的,大多会说:来我们上一气。上鱼的时候,鱼头一般是冲着尊贵的客人,那要喝“鱼头酒”,鱼尾冲着的客人要喝“鱼尾酒”。等菜上齐四个或者是六个,这才是酒席真正的开始。如果是四顶四或是八顶八的席面,那更是有讲究。上点心的时候喝的是茶水,一直要喝到上小凉菜才开始温酒、换杯。

倘若是朋友聚会,还有行“酒令”的习惯,在农村不叫行酒令,叫“划拳”。规则很简单,“划拳”的两个人嘴里都要报数,数字是0-10。手指一伸一缩,不停地变换,两个人的手指相加,正合了某个人说的数,一局就结束了,输了的罚酒。如一个说:三桃园,另一个说八匹马,两个人的手指相加正好是八个,说三桃园的人便是输家,要罚酒一杯。

或许因为我国古代以农业种植为主,对于酒,人们有特殊的感情,说酒是粮食精,有很多的说法都与酒有关:包子就酒,越喝越有;饭后酒,从来有;酒壮英雄胆……

酒其实是人们联络感情的载体,酒逢知己千杯少,也是中国食文化的传统。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东结婚风俗 山东结婚有什么风俗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