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水浒传从故事点评人物的一些知识点,和奴性重的人八字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水浒传从故事点评人物求契科夫的《美女》!水浒传从故事点评人物傲血霜锋武二郎
武松,无疑是水浒传的作者最着力刻画的人物。从横海郡归乡景阳岗打虎,至夜走蜈蚣岭后醉打孔亮的所谓“武十回”的故事,细致地描述刻画了武松的人生经历与性格变化过程,是水浒中最著名最引人入胜的篇章。从这十回书,后世又演绎出许许多多的曲艺和戏剧故事,广为流传。武松,也成为最家喻户晓的水浒英雄。这水浒英雄赞的第二篇,当然就得聊聊武二郎。
在我看来,武松,是一把刀,一把那个沉沉浊世黑夜里,刚强锋利的复仇之刀。武松的故事,就是这把刀的打造与复仇的过程记录。
欧冶将成器
武二郎在当都头前,社会地位可称十分低下。虽则英雄不问出身,然而官本位的社会里,这出身问题,无论如何是个大问题。水浒人物间相称,往往冠以对方的当前或以往担任的社会职务:制使、虞候、提辖、管营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有俩糟钱儿就可称个“大官人”,县令级别往上就定得呼一声“恩相”。宋江,一刀笔小吏,旁人唤他“押司”长“押司”短;晁盖,一乡间富户,却也被“保正”“保正”叫个不停。然而武松出场,柴进只唤他作“那大汉”,最老于人情世故的宋江,也只能唤他作“武二郎”,显然,作者虽未写得十分清楚,却也已大致分明:武松逃亡至柴进庄上前,只是一个无业游民,很有可能,只靠他的哥哥的收入维持生计。这样的出身,跟鲁智深的提辖身份是没法比的,甚至比当小牢子有正经职业的李逵还要低一档,仿佛跟安乐村闲汉白胜不相伯仲。
然而,初读水浒,往往会令人忘却武松的所属的那个低下的阶级,甚至觉得“武都头”这样的名头,都有些屈枉了他。个中原因,乃是武松身上,有着与他那个低微出身绝不相称的所有特征。“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武二郎,是这样一块不甘没于俗尘的不世好钢。
先自相貌说起。林肯说:“四十岁以后每个人得对自己相貌负责。”这话放在现实生活里,可能有失偏颇,然而文艺作品中,代表性人物的心理性格命运等往往与相貌相符。武松的哥哥武大,身材矮小,以此被起了个外号“三寸丁谷树皮”,这样的外貌特征,这样的描述方式,无论如何很难让人从对他卑微联想上逃开。而武松则截然不同,在出场柴进将要报上武松名字时,有这样一句:“正是说开星月无光彩,道破江山水倒流”,烘托造势,使人心生敬意。而宋江到灯下细看病中的武松时,更有这样一段描写他的丰姿:“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何曾有些许病夫样貌,更莫说半点猥琐形态!如此名号,如此相貌,怎不令人敬仰三分。
武松的言语举止,也迥然有别于跟他地位相近的其他水浒好汉们。李逵初见宋江,开口一句“这黑汉子是谁”,闭口一句“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惹得牢城小吏平日与李逵交好的戴宗都要骂他句“全不识些高低”;武松听得宋江名字,翻身便拜:“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一时冒渎兄长,望乞恕罪。”便是帝子王孙出身,“不喜武松”的柴进也不得不道句:“偶然豪杰相聚,实是难得”。打虎后,见猎户、见富户,武松无不言语谦恭,那阳谷县令,听武松一席话,也见他“忠厚仁德”,举他作个都头。后来武松见兄嫂,礼见施恩父子,拜见张都监时,也皆是谦逊有礼,莫说是江湖豪强,便是知圣书达古礼的读书人,风范就也不过如此了。而观他在县衙当差、都监府做事的情形,也都算得上周正谨慎,闲常只要不是喝醉酒或有深仇大恨时,便也款款有节,便不曾如鲁达般挂口粗言,不曾如李逵般粗横无礼,不曾如戴宗般刻薄狠辣,不曾如阮小五般赌输了钱就去剥老娘头上钗,不曾如雷横般只想着银两与人情。
就是恶仗打斗,武二郎身上,也绝透着那份卓尔不群。鲁达拳打镇关西,先“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再“似开了个采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最后一拳“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拳”虽是妙笔,却也显得提辖手段,如此粗横--武松醉打蒋门神,却是“先把两个拳头”“虚影一影”,再“忽地转身便走”,然后“一飞脚踢起”,招式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唤做“玉环步,鸳鸯脚”,生死相搏,却化刚为柔,起落有姿,怎不令人神往;鲁智深除强,掣禅杖踏破“桃花村”、“瓦罐寺”、“酸枣门”、“野猪林”,尽是豪莽江湖地名--武二郎报仇,拔刃直入“紫石街”、“狮子楼”、“飞云浦”、“鸳鸯楼”,竟都萦绕些英杰气象。
精钢不作钩
此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武二郎身上,更绝没有如牛二、唐牛之流市井无赖的痞性、奴性,他所具备的,是一身甚至连很多高高在上的朝廷命官和受人推崇的梁山好汉都不能望其项背的凛凛傲骨。
清河县,以一无业游民身份因相争醉打了“本处机密”,傲;横海郡,因不满柴进照顾不周而当面斥这位王孙公子有始无终,也是傲;景阳岗上,十八碗“出门倒”下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是傲;紫石巷中,潘金莲这等美人撩拨武松,他睁起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义正词严,掷地有声,那份酷傲之气啊;为兄报仇前,先至县衙要求官办,贪官受贿不准诉状,二郎只道:“既然相公不准所告,且却又理会。”,收了证据,再不多言,绝不苦求哀告,傲;斗杀西门庆后,对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而不怨”,甘至官府自首,傲;刺配孟州,明知不行贿便有性命之忧,却要喝声:“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傲;身陷都监府,虽是屈打成招,却“已有越狱之心”,想得只是:“能勾挣得性命出去时,却又理会”,一意报仇,何等之傲。
二郎言语行动,句句件件,怎一个“傲”字了得,以上种种,是性格上的不屈,是道德上的不屈,是精神上的不屈,是意志上的不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比诸这般标准,二郎虽不中,亦绝然不远。试问那些撒泼帮闲的市井无赖,又或宋廷贪财爱色的衮衮诸公,又或被俘上梁山瞬间投降,转而向以前战友出手的职业武夫们,站在二郎面前,可有一个半个能挺直腰杆自称是好男儿么?
然而二郎更有一份意识上的孤傲与不屈,至为可贵。且看日后大聚义后菊花会上,面对自己敬慕的宋公明哥哥,面对一片“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的论调,武松又是第一个站起反对:“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再后讨方腊功成,而“弟兄们”多已星散,他自“不愿赴京朝觐”,“只在六和寺中出家”,比照前面出孔明孔亮庄在瑞龙镇酒店,宋江一席“撺掇投降”的话后,武松虽有敷衍宋江的“招安”之句在先,却也只“听了”,并无多言的情节,可知孤傲不屈的二郎之心,即便宋江,又岂能轻易动摇?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武二郎之心,不是可以轻易舒卷的白铁,不是顽劣无用的铁渣,直是一块凛凛不可作钩的青钢!
莲花生宝锷
武松这把快刀,锋利无比。
一场“打虎”,把个武二郎的神勇,勾画得淋漓尽致。海饮“三碗不过岗”的豪气,正是英雄胆气的最好注解。而后独行上山时所见大树文字、破败山庙、印信榜文、落日青石,种种惊怖景象,读来使人掌心出汗,继而那阵随虎而来得狂风,那条断却的哨棒,如何不叫人心惊,而终看至二郎拔拳脚“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倘着一个锦布袋”时,又怎不令人输心赞叹:英雄故事,古来以此为第一!那份打虎的豪迈与气度,既揭示了武松“千百斤气力,不恁地如何打得那个猛虎”,却也似有似无地蕴含着驱除人世间邪恶的象征意义--人无打虎心,虎有伤人意,二郎在现实里比景阳岗还要艰险的种种凶景中,步步走去,亦是身不由己,后来报仇故事的最高潮,鸳鸯楼上,武松杀却张都监蒋门神等,“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打虎”二字,能说必无他意?
神勇神威之外,又兼神力。威镇安平寨,举石试力前,武松先要拿施恩一把,“把石墩略摇一摇,大笑道:‘小人真个娇惰了,那里拔得动!’施恩道:‘三五百斤石头,如何轻视得他。’”,而终“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面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如此神力英雄,如许情节安排,比诸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情节,却又另有兴味。而借施恩与众囚徒之口赞武松“真天神”、“真神人也!”的评价,却未必只是对武松神力的夸赞,作者也许还有着更深层的意思,何者?
武松,亦且有着非同寻常的机谋。这份机谋,或许不如“智多星”般能掐会算,不如浪子燕青般灵巧权变,不如宋公明般深有城府,然而,“武十回”的字里行间,常跃动着一份朴素的平民型的智慧。你只看他离别哥哥去东京公干时嘱托的那份小心;归来时向潘金莲打听武大死状时的那份仔细;看他要唬何九叔说出实情时,在他面前不语只喝酒,惹得何九叔“把些话来撩他”,他依然“也不开言,并不把话来提起”时的那份气定;要央郓哥出来作证时对他道:“兄弟,你虽年纪幼小,倒有养家孝顺之心。却才与你这些银子,且做盘缠。我有用着你处。事务了毕时,我再与你十四五两银子做本钱。”时的那份神闲;看他杀嫂前逼诱四邻前来见证与录供的举动;看他杀嫂后引主管说出西门庆去向前唱个喏:“大官人宅上在么?”、“借一步,闲说一句话。”的辞令;看他十字坡对孙二娘的“将计就计”;看他打蒋门神的小妾时的“攻敌必救”;看他在快活林“醉打”的心机、飞云浦大闹的手段。。。机巧运用之妙,有如轻锋入无间。
细观武松这把快刀,时时可以看到他的胆勇、神力以及机智闪动着的光芒。然而,这还绝不是那个赞作“天神”之意的全部。
投水化为龙
武松身上,具备着儒家的“孝悌”。此外,更兼有一份“士”魂,与一份“侠”魄,和一份不需多作解释的“义”气。
武松的兄弟情怀,与宋江宋清、张横张顺、穆春穆横、孔明孔亮、阮氏三雄那班意气相投的同胞之义不同,更与何涛何清那般以利益为情谊的庸俗世情不同。武大,既是抚养武松长大替武松背责罚的恩人,又是一个需要保护的“懦弱本分”的弱者。二郎打虎后阳谷县初遇武大,武大道:“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如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这一个“怨”,一个“想”,恰把这兄弟二人的关系道得明白,后面兄弟再次离别时武松对兄嫂反复叮咛,以及武大眼中垂泪的情节,也把这样的至亲血脉关系,与李达李逵的情形,截然分开。武松对兄长的感恩,不在他的言辞话语,而在他前面的拒绝潘金莲的色诱,和后面杀嫂祭兄的种种举动中充分表露出来。当今的读者,常对二郎的这两番举动有微词,或曰前者愚钝,或曰后者残忍。然而,其一,武松其实绝非不解风情之辈,且看他十字坡打店前对孙二娘说的那些风话,再看都监府玉兰歌罢<<水调歌头>>武松月下使棒的兴致,可微窥其情;其二,潘金莲西门庆,乃是血仇所系,虽可说情有可原,亦可说情有所不原:杀害骨肉的凶手,杀害至亲恩人、杀害需要保护的一个弱者的凶手们,官府既不查办,刚勇的二郎自然就只得亲行杀罚。这些,是武二郎对他心中那份浊世中可贵的亲情的珍惜,以及对撕碎这份亲情的凶手们的猛烈报复。这把刀,绝不只是摆样子的。而这份亲情,在失却兄长之后,又部分地转移到了张青孙二娘、宋江、施恩、鲁智深等人的身上。这份手足深情,读来令人感伤,也不由人不对他的悲剧经历惋惜。
“武十回”的故事,报恩复仇是明线,“求主”则是暗线。武松这把好刀,当然期待能有人用之。“为士”之道亦如是。何为“士”?有过人之节,为知己,死且不顾者。武松先遇县令赏识,得为都头,自然希望有所报之,然而在亲情与为“士”之间,孰轻孰重,二郎自有计较。哥哥为人所害后,县令贪贿而不受理,恩情已绝,所谓“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县令已当武松为“众人”,武松也就只依自己心思报仇了,那把心中的尺,不曾差得分毫。后又遇张都监假意笼络,武松自又思“当以执鞭坠镫,伏侍恩相”,以为会遇自己为“国士”。然而无情的事实再次证明,张都监不仅不把自己当“国士”,相反却当作仇人。如此,二郎便也将都监当仇人,杀尽全家。这条求为“士”的道路上,对武松而言,得到的只有失望与欺骗,读罢使人扼腕。而武松对于宋江的感情里,也搀杂着一份亲情加一份为知己所用的“士”之情,这也就是他已经对世事绝望,还要将自己绑在宋江的战车上,同他一起受招安、讨方腊的原因。
对施恩,则除却那半份亲情加半份“为士”之情外,再加半分“为侠”之情。武二郎身上,也有那份“侠”气,这把刀,也是要杀“不平人”的。何为“侠”?力折权贵为侠、以武犯禁为侠,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为侠。施恩原亦是恶霸,快活林过往妓女都要来交保护费,与蒋门神实无差别,然而一则抬出老父相见,又拜武松为兄,勾动武松那片手足亲情;二则在武松落难时好生看待,引起武松心中那点“为士”之心;三则包着个臂膀,以受欺凌弱者形像出现,求取武松“为侠”者的同情。以此武松才道:“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拳头重时,打死了,我自偿命”,这里为“士”之心与为“侠”之念,平分秋色。也因此,醉打蒋门神一节,虽然客观而言正义性十分淡薄,却依然能让人读来深感快慰。
此外,水浒好汉之义,还最看重“仗义疏财”一节,武松虽不曾如柴进、宋江般有万贯家财,但看他打虎后散赏钱给猎户,以及蜈蚣岭将强盗赃银尽数留给被掳妇女,可知二郎性情。
只因武松这把刀,一面志刻着儒家“孝悌”亲情,刻着“为知己死”的“士”情,又在另一面刻着“侠”,与朴素的民间之“义”的两行精神的铭文。他的故事,才显得让多数的人接受与同情,才使得水浒传中上至清官府尹、贪官县令,下至四邻公人、黑店豪强,个个认他作个“义气烈汉”。也使武松成为最妇孺皆知的水浒英雄的代名词。作为读书人的金圣叹,能把一个杀人武松,说成“直是天神”,岂能无因?
而一部水浒,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个个爱看,统治者习其机略将谋,读书人解其“忠”,江洋大盗悟其“义”,平民百姓观其人情世故,无产阶级斥其妥协投降,网友赞其英雄事迹以图一快,正是各得其所,其中意味,说亦难尽。
颠狂鸣作血
武松这把刀,不是轻易打就,也不轻易出鞘。那个从二郎而都头而行者的变化过程,是由亲情而士而侠的过程,是武松勘破浊世的过程,是武松由寄予热情到彻底绝望的过程,是这把刀被锻作复仇之刃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水浒传对他的“刀”的描述,以及他的几次情感外露,是转折处的关键。
景阳岗上的武二郎,心中正涌动着那份即将见到哥哥的喜悦,揣着那份同胞手足的亲情时,他的怀中再容不下一把利刃--他不曾带刀,连条哨棒,也要被在树上打折;可是兄弟相见的快乐很快就被接踵而至的隐忧冲淡,斥责了潘金莲色诱后,武都头“只不做声,寻思了半晌”、武大喊他,他“也不应,一直地只顾去了”,郁郁之间,暗中已有防护哥哥之意,为日后不信潘金莲所述哥哥死状打下伏笔,然而,此处还没有刀;而当武都头自东京赶回,得知这份亲情被彻底撕碎时,他的心头,便只剩了仇恨,“身边藏了一把尖长柄短背厚刀薄的解腕刀”--作者这里如此不厌其烦地细说刀的样式,宁不是在描绘那份武都头心中的锋利的仇恨?待要胁迫何九叔说出实情时,武都头至“酒已数杯”,“揭起衣裳,飕地掣出把尖刀来,插在桌子上”,那插在桌上的,也是那份被展示出的血仇:不共戴天,报仇行动无人可挡--“倘若有半句儿差,我这口刀立定教你身上添三四百个透明的窟窿!”;杀潘金莲时,“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金老爷子在这里作注揶揄道:嫂子胸前衣裳,却是小叔扯开。其实此时的武都头,岂会把潘金莲看作是嫂子、是亲人,他的眼里,只有那把复仇之刀,而他自己的胸膛里,也早已没有了那份常人的怜悯之心--那颗充满亲情的心,早被杀武大的凶手掏了个干净(以为数百年前有关武都头报仇的这段描写过于血腥的而得出中国文化凶劣结论的人,不妨去参考一下数年前民主自由之邦拍摄的大受欢迎的影片<<燃情岁月>>,看看布拉德彼特饰演的那个角色为弟报仇夜入敌阵割取德军头皮的场景);斗杀西门庆时,那刀被“踢将起来,直落下街心里去了”,然而敢撄那股仇恨之锋的西门庆,旋即也落去街心,依然在报仇的刃下身亡;报仇已毕,武都头到县衙自首,双献头的同时,还不忘纳上那把尖刀--血仇已报,二郎似又恢复了本性,然而,那头嗜血的心魔,可真的就此被超度了吗?
十字坡黑店,张青给武松看两件被害头陀留下的难得之物的情节,其实非常重要:“一件是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一件是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数珠,本是念佛向善所用之物,然而却骇然以人顶骨做成,莫不暗示这一百零八条化正为邪的梁山魔头?而那两把镔铁打成的锋利戒刀,却不正是武二郎的未来?“那刀要便半夜里啸响”,可是暗示武松心中的那暗暗嘶唳着的杀念?那个七八尺的大汉头陀,岂不是武行者的来世影像?大树十字坡,前路哪方,何去何从,可是武二郎今生来世间的转折,这份思绪,是否也会在二郎心中,瞬间掠过?
安平寨、快活林、都监府,武松的杀念似乎再不曾显现。打蒋门神靠得是一双拳头,都监府中听说有贼时,他拿的又是那条打虎不着时同样的武器--哨棒,可见,此时武松心中,只知为义,为侠,为恩主尽力。对人心艰险的戒备,又降至低点;可是世间的旋涡,还要把他卷去,飞云浦,武松在旋涡中捞起了朴刀,三下五除二杀尽凶徒,“立在桥头看了一回”,他看得是什么呢?莫不是自己孤傲心中高遏“飞云”的怒涛吗?“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此番沉吟,又或许是在和胸中的心魔较量吧。然而世间凶贼激起的仇恨、被伪善者欺骗后的怨愤、求为“士”之途断阻的绝望,使那心魔,激发得更胜于以往--武松回到孟州,冲进后槽房间,“灯影下,见明晃晃地一把刀”,想来,那刀,就是武松吧,也是他心中的那把重新出鞘的复仇之刃吧--那刀,已被敌人的张狂,擦得异常雪亮。
大报仇的结果,张都监一门老小加蒋门神张团练尽数被杀,而那把刀,也被砍缺。武松去粉壁上留下血写的“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字,留下对那杀人世间也是对自己的判决。
武二郎,重回命运的十字坡,换作行者打扮,也换了镔铁戒刀,他在镜前照了,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这番笑,在这个杀人黑店中,出自一个杀尽十五口良贱的行者口中,如何不令人觉得可怖?这笑,是那个杀人世界里,一把悲愤的刀在暗夜里的啸鸣。这笑,是过去的武二郎的死前的呐喊,也是新的武行者的降临时的咆哮。读到此处,怎不令对险恶世间有深切体会的人们心胆俱寒!
提握可相从
自此后,武行者不再妄杀无辜,他的祭刀典,是杀得蜈蚣岭的贼徒,救了一门都遭害的被掳妇人,这次行义,是新武松的第一次行动,也是水浒传中,行侠至为完满的一节。武行者,已更贴近“侠”的定义,而去“士”则甚远了。然而昔日的二郎神采,却恐已消磨殆尽。孔明孔亮庄再遇宋江,二人志向,其实已是不同。武松先说得自己将往二龙山落草,又叮嘱孔家兄弟“烘焙度牒书信”,“不可失落了那两口戒刀,这串数珠”,为何?他已对俗世再不报希望,一意只要落草。宋江听时,心中自然不能认同,待次日,宋江心有不甘,又问道:“二哥今欲往何处安身?”武松只得又说:“昨夜已对哥哥说了”,将去二龙山入伙之事重复。宋江先劝武松与己同行,而武松以罪重为由推辞,虽也说了“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的话,恐怕更多的只是聊以安慰宋江,安慰自己。次后酒店宋江送武松起身,劝他撺掇鲁智深等投降,武松也只终无一言。再看后面菊花会武松反对大聚义后就受招安的情节,以及功成身留杭州,宋江对这个曾经至爱的小弟也不再废言多劝的情形,可知武松之俗心已死,“六和寺内月明夜,三竺山中归去来”,那个红尘里的武二郎,已作了止水边的武行者。
然而那柄砍缺的刀,却其实还一直在水浒传中闪动诡异之光。武松在血溅鸳鸯楼后,不曾有为哥哥报仇后洒下过的眼泪,因为,那些泪水,已化作残刀上的淋漓鲜血。而那柄残刀本身,也预示着“天伤星”行者武松的未来断臂的悲剧命运。有人以为水浒传的作者,由于时代的局限,对于滥杀无辜是持赞许态度的,对于平民百姓的性命是漠不关心的。然而我以为,文化与道德观念,在中国是传承已久、绝难有如此大变化的,试看元剧明剧中的水浒人物故事,绝没有把滥杀无辜作为英雄事迹者,而即便只向内求证于现在的<<水浒传>>,也可发现,不曾妄杀无罪之人的鲁智深,能够成佛,断非偶然。再试看“农民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的歌词,也可知道,作者那份对于纭纭众生的人文关怀,绝不会少到哪里去。硬要把所有人物塑造成“高大全”,一部水浒,该变得多么索然无味。那把砍缺的刀上的斑斑血迹,那个滥杀的武松,或许该是在象征水泊健儿甚而历史上有过的许许多多起义军的杀戮原罪吧,而征方腊时断臂的武松、死伤的梁山兄弟们,正是对这份原罪的赎回--那残刀,那天伤星的“伤”,也是所有以血洗血又或手足相残的义军宿命里的“伤”啊。
鲁智深的故事里,蕴藏着禅宗的成佛观,而武松甚而全体悲剧水浒英雄的故事,则又似乎暗合道家理念。那个曾令有情有义有智谋的武二郎无法立足的凶险世间,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慈孝”的因果分析实例;那个身上沾有无辜者血痕的武松,在江南战场被砍断臂膀,是“夫代司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矣”的注解;而全部水浒英雄的结局,也正应了“物壮则老”、“强梁者不得其死”、“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的道家人生哲学。
可是,读传时的翩翩少年们,哪个又会有心思有时间去领悟去理会这其中隐藏的道家智慧。读至昔时那个的打虎英雄武二郎,那个有仇必报的武二郎,那个轻生重义的武二郎,那个霜锋濯傲血的武二郎,那个本该“纵横振羽翰”的武二郎,在宋帝国腹地的江南战场被砍得“血晕倒了”时,哪个不咬牙深恨故事无情,哪个忍心卒读!
而那个终在西湖边醉赏烟霞的武行者,那个与鲁智深的佛意、张顺的英魂同游的武行者,他心中,可曾有过对那把砍缺的刀的遗憾与悔惜?
儿时曾听闻西湖边有武松墓,神往不已,及至到得杭州,才知六十年代已被夷平,只好望湖兴叹。“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据说这两句曾联写在武松墓前。“英公”何许人也?不是别人,乃是初“伍豪客”,为义贼,后被高祖赞作“纯臣”、再后名标凌烟的大唐名将名臣徐绩、说唐故事里的徐茂功啊。太宗晚年,试探英公,将其贬至叠州,英公无半句怨言,即时起身,太宗遂心释然,召回使为太子辅--英公者,前时的豪勇义贼,后时的鞠躬谨慎重臣也。然而对于傲血的武二郎而言,“伍豪客”或是为“英公”,恐怕都未必是可以为他设计的最好结局。“偶像的黄昏”也好,“众神的黄昏”也罢,那“黄昏”才是关键词,只有西湖边的悲剧中的血色落日,才能将落寞孤傲英雄的伤残身影,映照得更为高大。而数百年后,另一个少年时曾傲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时带吴钩收取关山、为“伍豪”人间伏虎,老来影图凌烟、得为一世尽瘁“英公”的江南好儿郎,他的故事与失落的理想,却不也勾动这个民族又一轮回里悲怀愁肠?
求契科夫的《美女》!中外名作鉴赏与评析:《美女》
契诃夫
【题解】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戏剧家。他出生在一个未入等级的小商人家庭,童年生活困苦,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我童年的时候,我没有童年生活。”中学时代的契诃夫厌恶当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用于自学和研究戏剧。1880年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成为名医生。为了赚钱养家和供自己上大学,契诃夫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医生的职业使他熟悉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扩大视野,陶冶精神,对他的文学活动有重大的积极影响。
契诃夫早期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以敏锐的洞察力、机智的气势、讥讽的笔触,妙笔生花地向所有的社会阶层开战,揭露小市民庸俗习气和卑劣愚昧的奴性心理,启迪人们为人的尊严和社会正义而斗争。1885年以后,契诃夫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代表作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契诃夫一生创作了470多篇小说,代表作有:《草原》、《套中人》、《带阁楼的房子》、《第六病室》、《万卡》等。契诃夫的小说和戏剧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对俄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1版。
一
记得还是在做中学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一块从顿河区大克列普卡雅乘车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朦胧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村庄吗?我们停下来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富裕的美尼亚人家里喂马。像这么滑稽可笑的亚美尼亚人,这辈子我还是头一回见到。试想:一个秃亮的小脑袋,两道浓浓的八字眉,鹰钩鼻子,花白的长胡髭,一张大嘴,叼着一杆樱桃木的长烟袋;那小脑袋笨拙地粘在瘦削、伛偻的躯体上;身穿一套古怪的服装,特短的红上衣,特肥的浅蓝灯笼裤;此人走路八字脚,鞋底擦地沙沙响,说话的时候嘴里的烟袋不取出来,但一举一动都流露出纯亚美尼亚人的自尊感:从不微笑,两眼总是瞪得溜圆,尽量不去理睬自己的客人。
在这个亚美尼亚人的房间里,既没有见,也没有灰尘,可是令人感到像在大草原赶路一样不舒服,憋闷,无聊。记得,我满身尘土,热得浑身乏力,坐在屋角的一口绿色的大箱子上。没有油漆的木墙啦,家具啦,红褐色的地板啦,都散发出一股被太阳晒过的干木料的气味。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我知道,人们把茶炊端上来得用个把钟头,爷爷喝茶不会少于一个小时,然后他躺下睡两三个小时,这样我就得白等五六个小时,然后又是炎热、灰尘、路上的颠簸。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我开始感到,那亚美尼亚人、那茶具橱、那些苍蝇、那被炎阳照射的窗子,我已经看了好久好久,要不再看见它们得到遥远遥远的将来,于是我对草原、太阳、苍蝇等等便产生了怨恨的情绪。
一个戴头巾的乌克兰女人送来一托盘茶具,然后又端来茶炊。亚美尼亚人不紧不慢地走进门厅,喊叫道:
“玛霞!过来斟茶!你到哪儿去啦?玛霞!”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走进屋子,穿一身普通的花布连衣裙,戴着白头巾。她洗碗、斟茶的时候,背对着我站着,我只看见她腰身纤细,光着脚丫,裸露的小后脚跟被下垂的长裤脚盖住了。
主人请我过去喝茶。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看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我看见了一张在光天化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我面前站着个美女。
我敢起誓,玛莎,或照她父亲的叫法,玛霞,是真正的美女,但我不能证明这一点。往往有这种情况,一片乱云聚集在天边,太阳藏在它们的后面,把云和天空染成各种颜色:大红、橙黄、金黄、淡紫、玫瑰红;有的云状如修士,有的云像条鱼,还有像裹着头巾的土耳其人。霞光笼罩了三分之一的天空,辉映着教堂的十字架和地主宅邸的玻璃窗,反射到大河和水洼中,在树梢上抖动;一群野鸭就在这晚霞的辉映中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过夜去了……放牛的牧童,坐马车经过大坝的土地测量员,散步的老爷们,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
并非只我一个人发现那亚美尼亚姑娘美。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而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莎足有一分钟,遂问道:
“这是您的女儿吗,阿维特•那扎雷奇?”
“女儿!这是女儿……”主人回答说。
“多好看的闺女呀!”爷爷称赞说。
亚美尼亚姑娘的这种美,艺术家或许会称作古典的或端庄的吧。也正是通过对这样的美的观察,上帝晓得是怎么回事,才会使人深信:您见到的容貌是端正的,头发、眼睛、鼻子、嘴、脖子、胸脯以及青春肌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交织在一起,融会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旋律,在这旋律中大自然的音韵不差一个音符;您完全觉得,一个理想的美女就应该有玛莎那样笔直而略微凸起的鼻子,那样大大的黑眼睛,又黑又长的睫毛,那样令人神魂颠倒的目光;她那黑黑的鬈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玛莎的白嫩脖颈以及她那青春的胸脯,虽然尚未发育成熟,但要想把它们雕塑下来,看来还非得有极高的创作禀赋不成。您看着她,不由自主地便会产生一种愿望,即跟玛莎说点什么,说点极愉快、真诚、美丽得跟她本人一样美丽的话。
起初我感到伤心和羞愧,因为玛莎根本不理睬我,总是往下看;我似乎感到有一种特殊的气氛(又幸福又令人骄傲的气氛)把她和我隔离开来,并嫉妒地挡住了我的视线。
“这是因为,”我想,“因为我浑身是土,晒得黝黑,因为我还是个小孩子。”
可是后来,我渐渐地忘记了我自己,全身心地沉湎于美的感受里。我再也不想草原的寂寞和尘土,再也听不见苍蝇的嗡嗡声,再也品不出茶的味道,只觉得桌子那边面对我站着一个美丽的姑娘。
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玛莎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这忧伤飘忽不定,朦朦胧胧,像一场梦。不知什么缘故,我为我自己,为我爷爷,为那亚美尼亚人,为亚美尼亚姑娘本人感到惋惜,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四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而且从此再也找不回来了。爷爷也忧愁起来。他已不再谈起牧场和羊群,而是默默不语,若有所思地望着玛莎。
喝完茶,爷爷躺下睡了,我走出屋子,坐在台阶上。这所房子跟巴赫契—萨拉赫所有的房子一样,坐落在太阳地儿里;没有树木,没有廊檐,没有阴凉。亚美尼亚人的大院长满滨藜和锦葵,尽管天热异常,却生机勃勃,充满欢乐。整个大院被一道道不高的篱笆墙隔成东一块西一块,在一道篱笆墙后正在打谷。打谷场的正中央立着一根柱子,套好的马一字排开,形成一个长长的半径,十二匹马绕着柱子转。旁边有个穿长坎肩和肥灯笼裤的乌克兰人,把长鞭子甩得啪啪响,大声吆喝着,那语调好像在戏弄马,跟它们耍威风似的:
“啊啊啊,该死的东西!啊啊啊……没有比你们更讨厌的了!害怕了吧?”
那些栗色马、白色马、花斑马不明白叫它们在一个地方转,揉碎麦草是为什么,便极不情愿地、仿佛吃力地跑着,感到委屈地摇着尾巴。风从它们的蹄子底下扬起了一团团金色谷壳的尘雾,然后又把它们远远地吹到篱笆外面去。在高高的新麦草垛旁边,有些妇女手拿耙子慢悠悠地干着,一辆辆大车在走动;在麦垛后的另一个院子里,也有同样的十二匹马绕着一根柱子转,也有一个乌克兰人把鞭子甩得啪啪作响,戏弄马匹。
我坐的台阶被晒得滚烫;在稀疏的栏杆上和窗框上一些地方被晒得冒出了木胶;台阶下面和护窗板下面的细条阴影里有许多红色的瓢虫蜷缩着身子挤在一起。太阳把我的头、胸、背晒得火辣辣的,可我并不以为怎样,我只觉得我身后的门厅里和房间里有一双赤脚踩在木制的地板上发出窸窣的声音。收拾完茶具,玛莎跑下台阶,我身边像有一股轻风吹过,然后她又像鸟儿一样跑进了一间被熏黑的小房里(大概是厨房),从那里飘出了烤羊肉的香味和亚美尼亚人气愤的说话声。她在黑暗的门道里消失了,在她进去的门口出现一个驼背的老亚美尼亚女人,红脸膛,穿一条绿色灯笼裤。老太婆生气了,正在骂人。不大工夫玛莎在门口露面了,厨房的热气弄得她满脸通红,肩膀上扛着一大块黑面包;面包很重,她便优美地拱起腰身,穿过院子跑到打谷场,跳过篱笆,钻进残麦秸金色的云雾,在大车后边不见了。赶马的乌克兰人放下鞭子,不吆喝了,向大车那边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后来,等亚美尼姑娘又在马的身边走过并跳越篱笆时,他用眼睛盯着她的背影,对马嚷叫着,那调子听起来仿佛非常伤心:
“叫你们不得好死,魔鬼!”
后来我总是经常不断地听到她光脚走路的声音,看到她严肃地、忧心忡忡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她顺台阶上上下下,经我身边带来阵阵轻风,或进厨房,或去打谷场,或到大门外,眼看她东跑西颠,弄得我来不及扭动脑袋。
她及其美丽的身影越是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我便越感到忧伤。我为自己、为她、为乌克兰人感到遗憾,她每次穿过谷壳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或许这是我对美丽的嫉妒吧,或许我为这女孩不属于我,也永远不属于我,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或许我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上帝才知道!
三个钟头的等候不知不觉过去了。我觉得我还没来得及细看看玛莎,卡尔波就已经跑到河边给马洗了澡并且套上了。一匹湿漉漉的马因洗得痛快喷着鼻子,蹶子踢打车辕。卡尔波向它吆喝着:“捎一捎 [1]!”爷爷醒了。玛莎嘎吱一声把大门给我们打开了,我们坐上大车,走出院子。我们坐在车上,都一声不响,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
两三个钟头之后,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
“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
他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
二
还有一回,即我正念大学的时候,我坐火车到南方去。那是五月。好像是在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之间的一个火车站,我走出车厢,在站台上散步。
黄昏的阴影已经落在车站的小花园、站台和田野;车站遮蔽了落日,不过,根据从机车里冒出的一团团烟雾以及它们被染成的淡淡的玫瑰色来看,显然,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去。
当我在站台上走来走去的时候,忽然发现,大多数散步的旅客都往一节二等车厢那连拥,带着异样的神情停在车厢旁边,仿佛这节车厢里坐着一位什么知名人物。在这节车厢旁边我遇到不少好奇的人们,其中有一个正是我的同车旅伴——一个矮个子炮兵军官,聪明、热情、好客,跟我们在旅行中偶然相识、没有深交的人们一样。
“您在那儿看什么呢?”我问。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用眼睛向我示意一个女人。这是个年轻姑娘,十七八岁,穿的是俄罗斯服装,头上什么也没戴,只有一小块披巾不经意地搭在一个肩膀上;她不是乘客,想必是站长的女儿或妹妹。她站在车厢的窗子旁,跟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乘客谈话。还没等我意识到什么,却忽然产生了在亚美尼亚村体验过的那种感觉。
这姑娘是出色的美女,这一点,无论是我,或是跟我一起欣赏她的那些人,绝不怀疑。
要是照老规矩把她的外貌一部分一部分地描绘一番,那么她最魅人的地方就是那一头淡黄色的、波浪起伏的、厚厚的秀发,它们披散着,头顶上系着个黑色的发带,至于其它的部分,要么不太合适,要么就是很一般。她那一双眼睛,是出于卖俏呢还是由于近视,总是微微眯缝着,鼻子微微向上翘起,嘴很小,侧影轮廓不分明,肩膀窄得与年龄不相称,尽管如此,姑娘给人的总体印象依然是真正的美丽,望着她,完全可以确信:俄罗斯人的脸无需严格的整齐端正便能显出其美丽,不仅如此,即使是把这姑娘的翘鼻子换上一个又端正又完美的,例如像亚美尼亚姑娘的那样,结果倒使这张脸丧失了全部的妩媚。
站在窗旁谈话的时候,姑娘因傍晚的潮气而瑟瑟颤抖,她不住地回头看我们,一会儿挺起身子两手掐腰,一会儿又抬起手整理头发,她有说有笑,脸上的表情忽而惊奇,忽而恐惧,我就没见过她的身体和面容有安静的时候。她的美的全部秘密和魅力,恰恰在于这些细微而无限优美的动作,在于她的微笑,她脸色的变化,在于她向我们投来的匆匆一瞥,在于这些优美的动作与青春、活力、笑语声中流露出的心地纯洁、以及我们所喜爱的小孩、小鸟、小鹿、小树身上的纤弱与和谐。
这种美是蝴蝶的美,它只能与华尔兹、在花园里飞舞、欢笑和快乐相映成趣,却不能与严肃的思想、悲伤和宁静相容;似乎只要站台上吹过一阵大风或下上一场雨,她那柔弱的身体就会枯萎,她那变幻莫测的美就会像花粉一样消散。
“是的,果然……”军官在第二遍铃响过后往自己的车厢走时叹气说。
至于“是的,果然……”是什么意思,我就不加评论了。
也许他感到惆怅,极不情愿地离开美女和春的晚会,走回窒闷的车厢;也许他跟我一样,正不由自主地为美女、为自己、为我、为所有垂头丧气走回自己车厢的旅客而惋惜。军官走过车站的一个窗口,看到里边电报机旁坐着一个脸色苍白、头发发红的电报员,鬈发蓬松,颧骨突出而无出血,便叹气,说道:
“我敢打赌,这电报员一定爱那好姑娘。生活在天地间同一屋檐下,与这个轻盈的人物在一起而不相恋——岂不超越了人的力量。然而,我的朋友,如果你拱腰驼背、蓬头垢面、单调乏味、品行不端、滑头滑脑,爱上这对你并无好感、俊俏而愚昧的小姑娘,将是怎样的不幸,怎样的嘲弄啊!或许事情会更糟:试想,这个电报员堕入情网,同时却早已婚配,而他的妻子同他本人一样也是个拱腰驼背、蓬头垢面、品行不端的人……那真是苦透了!”
在我们这节车厢旁边,乘务员正胳膊时靠着乘降台的扶手站着,往美女那边观望;他那张脸因昼夜不眠和车厢的颠簸而疲惫不堪,显得憔悴,松驰,令人腻烦,现在却流露出脉脉的温情和深深的忧伤,仿佛他在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幸福、清醒、纯洁、妻子、儿女;仿佛他感到追悔莫及,因为姑娘不属于他,他已未老先衰,愚蠢迟钝,满脸粗鄙,要得到一般人或旅客们的幸福对于他不啻登天。
第三遍铃响了,汽笛长鸣,火车懒洋洋地启动了。站务员、站长从我们的窗前闪过,接着是花园、美女、以及她那奇俏、天真、慧黠的微笑……
我把头探出车窗外往后看,看见她目送火车走后在站台上走动,经过电报员所在的那扇窗户,朝花园跑去。车站已不再遮蔽西边的景色,田野敞开了胸怀,但太阳已经落山了,一缕缕黑烟在绿绒绒的禾苗上蔓延。在春的大气中,暗淡的天空下,我们的车厢里,处处是忧伤。
我们熟识的乘务员走进车厢,点起了蜡烛。
【赏析】
这是一篇奇特的小说,似乎不是一篇小说,而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散文。小说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情节,就连主题也极朦胧微妙。小说以两个片断连缀在一起,分别抒写了“我”少年、青年时代看见两个美女时的感受——“一种虽愉快却痛苦的忧伤”,这忧伤不单属于“我”自己,也属于“我”周围的人们。这真是一种极其奇妙的感受!对于这种忧伤,小说中是这样解释的——“或许这是我对美丽的嫉妒吧,或许我为这女孩不属于我,也永远不属于我,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或许我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上帝才知道!”小说中还这样写道——“不知什么缘故,我为我自己,为我爷爷,为那亚美尼亚人,为亚美尼亚姑娘感到惋惜,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四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而且从此再也找不回来。”这“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是什么?那神奇莫名的忧伤又为什么?或许每一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吧。即使我们真的参悟不透小说的真实意蕴,这一份伤怀之美也足以将我们深深打动。
契诃夫小说通常没有完整紧凑的故事情节,它只抓住生活的一个横截面或一个点来写,却能传达出生活背后极其丰厚的意蕴内涵,看似简短松散,实则灵巧精美,别有一番诗意美,本篇即是如此。同时这篇小说的另一个显著特色表现在对美女的刻画上。人的美是难于状写的,正面去写,往往会出力不讨巧。这篇小说写美女之美就没有正面写,而是运用多种手段(如对比反衬、虚写、比拟)去刻画美女带给人的微妙的心理感受,细腻传神,引人遐想。譬如,看到美女前,“我”对一切感到怨恨,烦闷不堪;看到美女时,却感到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吹散了种种苦闷,又有愉快而痛苦的忧伤;离别美女后,一连两三个钟头大家闷闷不乐,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这样特殊的印象式描写带给读者真切、鲜活的感受。
水浒传从故事点评人物和奴性重的人八字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